破解「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迷思:歷史數據的揭示
大眾熟識的「五窮六絕七翻身」都市傳說認為投資者應在夏季月份避免交易,但歷史數據顯示這現象可能更多是迷思而非現實。

什麼是「五窮六絕七翻身」
「五窮六絕七翻身」現象是指股票市場在五月和六月會表現疲弱,然後在七月回升。西方亦有類似的說法稱為 'sell in May and go away',但西方的解讀一般會將避市策略延伸至整個夏季,直到九月。這一廣泛引用的說法數十年來一直影響著全球市場的交易決策。
歷史上,有些交易員認為北半球的秋冬季節能提供更優異的風險調整回報,於是在夏季的月份系統性地減少股票倉位。這種季節性模式已深深植根於市場心理,經常被視為傳統智慧。
為何會這種季節性模式會存在
有幾個因素被用來解釋所謂的季節性市場疲軟。歷史上,機構交易活動通常在北半球的暑假期間減少,可能造成交易量下降,並因市場流動性和其他配套減弱而令價格更為波動。此外,企業業績報告通常不在這些月份發佈,可能減少推動市場的催化劑。
當然,心理因素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有足夠多的交易員相信這種模式並相應行動,五月的集中拋售壓力可能令這現象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歷史數據有何啟示
透過分析2005年至2024年恒生指數表現數據,我們發現「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並不合理。雖然歷史上香港股市僅有在35%的五月份內產生正回報,平均月回報為-1.4%,但五月其實並非表現最差的月份。八月僅錄得35%的正回報頻率,平均月回報為-1.8%,才是平均表現最差月份。五月的平均高位/低位比率為1.09,平均交易量為383億股,表示市場的波幅和流通性與其他月份相近。
另外,香港股市在過去二十年的六月中,有60%實現正數的月回報,使六月成為全年第四可靠的月份。
表1:2005年1月至2024年12月恒生指數月度回報

表2:2005年1月至2024年12月標普500指數月度回報

當檢視標準普爾500指數表現指標時,季節性疲軟更無可信度,因為五月和六月的平均交易量數據超過全年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美國股市有75%的五月帶來正回報,意味著五月是其中表現優秀的月份。六月對標普500投資者亦表現出類似的可靠性,展現60%產生正回報的概率。
2024交易年為反駁「五窮六絕七翻身」現象提供了額外的實證。兩大主要指數在傳統疲軟的夏季月份持續升勢,違背了既定的季節性預期。期間市場參與度良好,並沒有所謂夏季交易量減少導致流通量少的情況。2025年的表現也有類似情形,恒生指數月內上升5.2%,而標普500則為投資者帶來了6.3%的卓越回報。
企業個別的發展、全球宏觀經濟因素和央行貨幣政策對市場表現的影響顯著大於季節性交易模式。
圖表1:2005年至2024年恒生指數交易活動和波幅

圖表2:2005年至2024年標普500指數交易活動和波幅

為何交易員不應因都市傳說停止交易
成功的交易需按照證據為基礎的決策框架,而非依賴過時的都市傳說。歷史數據清楚表明,五月和六月的交易量和波動性其實與其他月份相當,能夠提供合理的交易機會。
有效的交易策略應專注於市場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和風險管理,而非純基於季節性的假設。如因無根據的市場迷思而刻意迴避在某些月份交易,可能對全年回報和整體交易表現產生重大影響。
現代金融市場在環環相扣的全球框架內運作,過去數十年的季節性假設可能不再合時。演算法交易系統、持續的資訊交流和市場國際化已將全年的交易機會變得更一致。
交易員應有規律地管理倉位規模和實質風險,而非在特定月份迴避交易,以把握任何時間出現的交易機會,不受季節影響。
本信息由IG提供,IG為IG International Ltd的商業名稱。除網站下方的聲明外,本網頁所含信息不包含IG(下稱:我公司)成交價格記錄,或我公司對任何金融產品的交易要約或詢價。依據本網頁所發布的信息以及所表達的意見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我公司不予承擔任何責任。我公司對所發布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確或隱含的保證。任何人依賴本網頁的任何信息、觀點以及數據行事須自行承擔全部風險。本網頁相關研究報告中所含信息沒有考慮到特定投資目的、財政狀況或任何閱讀人士的特殊需求。本網頁信息的發布沒有嚴格遵守與促進投資研究報告獨立性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因此應僅被視為市場營銷交流行為。盡管我公司自身交易不會因提供投資意見而受到明確限制,但我公司無意利用相關信息較客戶的時間優先性而尋求利益。點擊此鏈接《非獨立研究報告免責聲明》,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