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在近期飆升後會否持續升高?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在八月由接近零水平反彈至接近3%。了解背後原因及對交易者和市場的影響。

HIBOR的劇烈波動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在2025年前所未有的波動。隔夜拆息在五月由4.50%暴跌至接近0%,但最近回升至2.9%。一個月拆息亦在短短一週內由約0.9%回升至2.6%。
本文將分推動這些急劇變化的主要因素、前瞻展望,並探討對市場的影響。
圖1: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及港元匯率

了解港元匯率掛鈎制度
香港的貨幣政策自1983年10月起便依賴聯繫匯率制度(LERS),該制度將港元穩定在每美元兌7.75至7.85港元的窄幅區間內。此制度源於1983年夏季的貨幣動盪,當時市場對港元信心盡失,令本地貨幣面臨沉重拋售壓力。
根據聯繫匯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承諾捍衛匯率區間的兩端:當港元兌美元升穿7.75港元時賣出港元,當港元兌美元跌穿7.85港元時則會買入港元。港元貨幣基礎完全由美元資產支持,確保制度的可信度,使香港即使作為小型但開放的經濟體,仍能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捍衛匯率與拆息波動的關係
今年五月初,港元接近強方兌換保證的7.75水平,金管局遂賣出港元1290億以維持匯率穩定。此舉令銀行體系流動性激增,隔夜拆息由逾4%急跌至接近零。
拆息急跌造成與美元利率的巨大息差。一個月SOFR-HIBOR息差擴大至逾370個基點,吸引市場進行套息交易,即借入低息港元並投資於高息美元資產。這些交易令港元貸存比率自2023年5月持續下跌後首次回升。
港元貸款增加令匯率轉向弱方區間。6月至8月期間,金管局共進行12次干預,以防港元跌穿7.85。雖然金管局成功將匯率穩定在約7.80,但同時從銀行體系撤出1199億港元,令香港的總結餘在兩個月內由超過1730億港元降至537億港元。
圖2:港元供求狀況

拆息上升對市場的影響
短期內,借貸成本上升可能削弱投資意欲,並對香港資本市場造成壓力。利率上升令機構及散戶投資者的融資成本增加。企業方面,資金成本上升令項目融資變得昂貴。股票交易者,尤其是使用槓桿策略的人,則面臨更高的融資利率,可能導致交易量下降,並影響市場流動性與情緒。
各行業受影響程度不一,拆息回升為本地銀行帶來一定紓緩。若拆息維持現水平,擁有大量港元存款的銀行如東亞銀行及中銀香港,將可避免原先預期的低雙位數盈利下跌。
相反,因香港按揭利率通常與拆息掛鈎,地產板塊在拆息上升時可能表現不佳。借貸成本上升令置業負擔加重,可能抑制買家需求。於5月23日至8月13日的拆息超低期間,恒生綜合指數中的地產板塊錄得15.7%升幅,跑贏大市的11.3%。但若拆息維持高位,地產板塊的相對優勢可能無法延續。
HIBOR的前景
我們在六月的報告中預測,港元觸發弱方兌換保證將令拆息由低位回升。拆息已回升至較為合理的水平,短期內再度顯著上升的可能性不高。
有兩項因素支持此觀點:
- 聯儲局政策:市場預期今年美國將減息兩次,限制美元資金成本,間接抑制港元利率上升。
- 息差收窄:美元與港元息差已大幅收窄,顯示拆息回升已大致反映。若一個月息差回復至中期平均的0.9%,拆息最多僅有80至90個基點的上升空間。
然而,我們不認為拆息會回落至六月接近零的水平。主要原因之一是金管局干預導致香港總結餘大幅收縮。結餘下降令銀行體系流動性緊張,推高拆息。香港銀行公會近日警告,若結餘跌穿500億港元,拆息可能迅速上升。
此外,香港新股上市IPO活動持續亦將支持港元需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近日表示,目前有210間公司正進行上市申請。當中可能包括三年前估值達1000億美元的時尚零售商Shein。新股集資有助為港元匯率及利率提供自然支撐。
本信息由IG提供,IG為IG International Ltd的商業名稱。除網站下方的聲明外,本網頁所含信息不包含IG(下稱:我公司)成交價格記錄,或我公司對任何金融產品的交易要約或詢價。依據本網頁所發布的信息以及所表達的意見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我公司不予承擔任何責任。我公司對所發布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確或隱含的保證。任何人依賴本網頁的任何信息、觀點以及數據行事須自行承擔全部風險。本網頁相關研究報告中所含信息沒有考慮到特定投資目的、財政狀況或任何閱讀人士的特殊需求。本網頁信息的發布沒有嚴格遵守與促進投資研究報告獨立性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因此應僅被視為市場營銷交流行為。盡管我公司自身交易不會因提供投資意見而受到明確限制,但我公司無意利用相關信息較客戶的時間優先性而尋求利益。點擊此鏈接《非獨立研究報告免責聲明》,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