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开年的两个月里,围绕着中国制造业、经济领域与股市增速放缓的恐慌到处蔓延,引发了全球市场动荡。欢迎跟随IG,回顾中国经济局势。
上一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意外走弱,连续十个月低于50荣枯线,显示出中国经济持续收缩,导致各界纷纷担忧中国是否能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也引发全球市场波动。
新年伊始,中国首次引入股市熔断机制,以期稳定市场。但与2015年8月“国家队”下场救市不同,这一次监管层的方案未能扭转股市形势。
熔断机制在施行后频频触发,甚至出现沪深300指数在开盘29分钟内即到达熔断阙值的现象。这个本为规范镇定市场而诞生的措施,却反而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交易者会抢在停盘前疯狂抛售。
此外,围绕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已蔓延至全球市场,富时100和标普500开年即下跌5%。大宗商品股票与大宗商品价格更是深受影响,因为交易者担忧新一年中国将大幅度削减石油和金属采购量。
证监会在周四(1月7日)晚间紧急宣布,暂停当周周一开始实施的熔断机制,在跌幅超过7%后仍能继续交易。1月8日,股市指数开始攀升。诸多分析师认为这才是正确举措,可缓解交易者对被困下跌市场中的担忧。
但针对中国2016年经济前景的质疑仍未消除,年初几大指数仍遭遇数次重大下滑。
在经历了两周的相对“平静”后,1月底沪深300指数再次进入动荡期,遭遇大量抛售。这一次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投资者又开始担忧资金流出中国股市。
这是熔断机制停止后,沪深指数单日跌幅首次超过7%。但此次市场的担忧并不来自中国本身,而是因为英国富时和美国道琼斯指数上涨而沪深300下跌。
在之后数月中,围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引发的恐慌逐渐消退。多种数据显示,中国仍维持了缓慢但稳定的增长,并未出现悬崖式下跌。这可能也因为,交易者发现英国退欧,以及美国总统大选对全球市场将造成更剧烈破坏。
担忧可能消退,但不可能彻底消失。如中国经济出现逊于预期的迹象,势必再次搅动全球市场。谁也无法断定,这种恐慌不会卷土重来。
了解有关您账户的资讯